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财政部关于开展2000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23:53:30  浏览:907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开展2000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2000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称《会计法》),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审计行为,财政部决定于2000年7月至9月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对部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抽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是财政部门为履行《会计法》赋予的会计监督职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据《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年度
财务会计报告为载体,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自1999年启动以来,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和广泛关注,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推动新《会计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进一步落实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责,提高全社会的财经法纪意识,
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各专员办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落实责任,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为提高抽查的针对性和抽查信息的系统性,便于对抽查结果进行宏观分析,2000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对象主要安排在电信、外贸、汽车、机械等行业,实行全国上下系统抽查。同时,适当选择部分民营企业试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抽查名单另行下发)。
三、本次抽查主要采取专员办就地直接抽查的方法进行。需要跨省(区市)抽查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员办,应及时与该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的专员办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联系,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专员办应积极协调配合。
各专员办在抽查工作中,应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的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联系,注册会计师协会应积极配合。
四、参加抽查的人员以专员办检查人员为主,适当聘用当地注册会计师及相关人员参加抽查,由专员办同志任抽查组组长。聘用人员必须符合财政部关于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及聘用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有关办法规定的条件,必须严格遵守财政部各项检查规则和
保密制度。聘用人员的数量,由各专员办根据财政部批准下达的工作量提出计划,报财政部批复后执行。聘用人员所需费用,由专员办在检查工作结束后提出“委托抽查付费申请”,由财政部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并考虑实际承受能力和抽查质量等因素支付。
五、各专员办要按照新《会计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结合被抽查企业的经营特点、特殊管理要求等确定抽查的重点内容。
对企业抽查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等。
对会计师事务所抽查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承办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符合财政部关于审计中央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的资格;是否按规定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完整、合规;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公正、真实,是否按规定披露了企业的相关财务问题等

六、各专员办要继续按照财政部《关于对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中央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进行抽审的通知》(财监字〔1999〕107号)和财政部《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的有关要求,实施抽查工作。要认真编制抽查计划,下达抽查通知书;进入被查单位后,要深入细致做好抽查
工作,认真编制工作底稿;对查出的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划清企业的会计责任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在充分听取被查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按法定程序出具结论下达处理处罚决定,并跟踪落实处理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在确保事实清楚、数据无误的前提下,根据处
理处罚决定拟定公告事项。
七、抽查工作结束后,各地专员办要认真进行总结,于10月15日前将书面总结等材料上报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上报材料包括:(1)总结报告,检查报告,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表(附报软盘);(2)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理建议;(3)聘用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的“
委托抽查付费申请”(包括与事务所签订的协议);(4)被查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典型案例;(5)对抽查结果的分析性材料或其他专题材料。典型案例和专题材料可不受时间限制,根据抽查中发现的重大案例或行业政策、体制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随时整理及时上报。
八、各地财政部门可以按照本通知规定精神组织开展本地区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工作。

附件:

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表
表1 资产负债表抽查表(资产)
企业单位名称: 2000年 月 日 金额单位:万元
--------------------------------------------------------
| | | | | | 检查组和CPA的数字差额 | |
|重要| |审计前企业|CPA审计后|检查组|--------------| |
| | 资 产 | | | |CPA抽审|CPA抽审| |备注|
|科目| | 报表数 | 企业报表数|审定数| | |小计| |
| | | | | | 样本内 | 样本外 | | |
|--|----------------|-----|------|---|-----|-----|--|--|
| |流动资产: | | | | | | | |
|--|----------------|-----|------|---|-----|-----|--|--|
| | 货币资金 | | | | | | | |
|--|----------------|-----|------|---|-----|-----|--|--|
| | 短期投资 | | | | | | | |
|--|----------------|-----|------|---|-----|-----|--|--|
| | 应收票据 | | | | | | | |
|--|----------------|-----|------|---|-----|-----|--|--|
| | 应收账款 | | | | | | | |
|--|----------------|-----|------|---|-----|-----|--|--|
| | 减:坏账准备 | | | | | | | |
|--|----------------|-----|------|---|-----|-----|--|--|

| | 应收账款净额 | | | | | | | |
|--|----------------|-----|------|---|-----|-----|--|--|
| | 预付账款 | | | | | | | |
|--|----------------|-----|------|---|-----|-----|--|--|
| | 其他应收款 | | | | | | | |
|--|----------------|-----|------|---|-----|-----|--|--|
| | 存货 | | | | | | | |
|--|----------------|-----|------|---|-----|-----|--|--|
| | 待摊费用 | | | | | | | |
|--|----------------|-----|------|---|-----|-----|--|--|
| |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 | | | | | | |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 | | | | | | |
|--|----------------|-----|------|---|-----|-----|--|--|
| | 其他流动资产 | | | | | | | |
|--|----------------|-----|------|---|-----|-----|--|--|
| | 流动资产合计 | | | | | | | |
|--|----------------|-----|------|---|-----|-----|--|--|
| |长期投资: | | | | | | | |
|--|----------------|-----|------|---|-----|-----|--|--|
| | 长期投资 | | | | | | | |
|--|----------------|-----|------|---|-----|-----|--|--|
| |固定资产: | | | | | | | |
|--|----------------|-----|------|---|-----|-----|--|--|
| | 固定资产原价 | | | | | | | |
|--|----------------|-----|------|---|-----|-----|--|--|
| | 减:累计折旧 | | | | | | | |
|--|----------------|-----|------|---|-----|-----|--|--|
| | 固定资产净值 | | | | | | | |
|--|----------------|-----|------|---|-----|-----|--|--|
| | 固定资产清理 | | | | | | | |
|--|----------------|-----|------|---|-----|-----|--|--|

| | 在建工程 | | | | | | | |
|--|----------------|-----|------|---|-----|-----|--|--|
| |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 | | | | | | |
|--|----------------|-----|------|---|-----|-----|--|--|
| | 固定资产合计 | | | | | | | |
|--|----------------|-----|------|---|-----|-----|--|--|
| |无形及递延资产: | | | | | | | |
|--|----------------|-----|------|---|-----|-----|--|--|
| | 无形资产 | | | | | | | |
|--|----------------|-----|------|---|-----|-----|--|--|
| | 递延资产 | | | | | | | |
|--|----------------|-----|------|---|-----|-----|--|--|
| |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 | | | | | | |
|--|----------------|-----|------|---|-----|-----|--|--|
| |其他资产: | | | | | | | |
|--|----------------|-----|------|---|-----|-----|--|--|
| | 其他长期资产 | | | | | | | |
|--|----------------|-----|------|---|-----|-----|--|--|
| | 资产合计 | | | | | | | |
--------------------------------------------------------
编制人员: 检查组组长:
重要科目以“*”表示

表2 资产负债表抽查表(负债及权益)
企业单位名称: 2000年 月 日 金额单位:万元
--------------------------------------------------------
| | | | | | 检查组和CPA的数字差额 | |
|重要| |审计前企业|CPA审计后|检查组|--------------| |
| | 负债及权益 | | | |CPA抽审|CPA抽审| |备注|
|科目| | 报表数 | 企业报表数|审定数| | |小计| |
| | | | | | 样本内 | 样本外 | | |
|--|----------------|-----|------|---|-----|-----|--|--|
| |流动负债: | | | | | | | |
|--|----------------|-----|------|---|-----|-----|--|--|
| | 短期借款 | | | | | | | |
|--|----------------|-----|------|---|-----|-----|--|--|
| | 应付票据 | | | | | | | |
|--|----------------|-----|------|---|-----|-----|--|--|
| | 应付账款 | | | | | | | |
|--|----------------|-----|------|---|-----|-----|--|--|
| | 预收账款 | | | | | | | |
|--|----------------|-----|------|---|-----|-----|--|--|
| | 其他应付款 | | | | | | | |
|--|----------------|-----|------|---|-----|-----|--|--|
| | 应付工资 | | | | | | | |
|--|----------------|-----|------|---|-----|-----|--|--|

| | 应付福利费 | | | | | | | |
|--|----------------|-----|------|---|-----|-----|--|--|
| | 未交税金 | | | | | | | |
|--|----------------|-----|------|---|-----|-----|--|--|
| | 未付利润 | | | | | | | |
|--|----------------|-----|------|---|-----|-----|--|--|
| | 其他未交款 | | | | | | | |
|--|----------------|-----|------|---|-----|-----|--|--|
| | 预提费用 | | | | | | | |
|--|----------------|-----|------|---|-----|-----|--|--|
| | 待扣税金 | | | | | | | |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 | | | | | | |
|--|----------------|-----|------|---|-----|-----|--|--|
| | 其他流动负债 | | | | | | | |
|--|----------------|-----|------|---|-----|-----|--|--|
| | 流动负债合计 | | | | | | | |
|--|----------------|-----|------|---|-----|-----|--|--|
| |长期负债: | | | | | | | |
|--|----------------|-----|------|---|-----|-----|--|--|
| | 长期借款 | | | | | | | |
|--|----------------|-----|------|---|-----|-----|--|--|
| | 应付债券 | | | | | | | |
|--|----------------|-----|------|---|-----|-----|--|--|
| | 长期应付款 | | | | | | | |
|--|----------------|-----|------|---|-----|-----|--|--|

| | 其他长期负债 | | | | | | | |
|--|----------------|-----|------|---|-----|-----|--|--|
| | 长期负债合计 | | | | | | | |
|--|----------------|-----|------|---|-----|-----|--|--|
| |所有者权益: | | | | | | | |
|--|----------------|-----|------|---|-----|-----|--|--|
| | 实收资本 | | | | | | | |
|--|----------------|-----|------|---|-----|-----|--|--|
| | 资本公积 | | | | | | | |
|--|----------------|-----|------|---|-----|-----|--|--|
| | 盈余公积 | | | | | | | |
|--|----------------|-----|------|---|-----|-----|--|--|
| | 其中:公益金 | | | | | | | |
|--|----------------|-----|------|---|-----|-----|--|--|
| | 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 | | | |
|--|----------------|-----|------|---|-----|-----|--|--|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 | | | |
--------------------------------------------------------
编制人员: 检查组组长:
重要科目以“*”表示

表3 损 益 表 抽 查 表
企业单位名称: 2000年 月 日 金额单位:万元
---------------------------------------------------------
| | | | | | 检查组和CPA的数字差额 | |
|重要| |审计前企业|CPA审计后|检查组抽|--------------| |
| | 项 目 | | | |CPA抽审|CPA抽审| |备注|
|科目| | 报表数 | 企业报表数|查审定数| | |小计| |
| | | | | | 样本内 | 样本外 | | |
|--|----------------|-----|------|----|-----|-----|--|--|
| |一、主营业务收入 | | | | | | | |
|--|----------------|-----|------|----|-----|-----|--|--|
| | 减:主营业务成本 | | | | | | | |
|--|----------------|-----|------|----|-----|-----|--|--|
| | 销售费用 | | | | | | | |
|--|----------------|-----|------|----|-----|-----|--|--|
|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 | | | | | |
|--|----------------|-----|------|----|-----|-----|--|--|
| |二、主营业务利润 | | | | | | | |
|--|----------------|-----|------|----|-----|-----|--|--|
|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 | | | | | |
|--|----------------|-----|------|----|-----|-----|--|--|
| | 减:管理费用 | | | | | | | |
|--|----------------|-----|------|----|-----|-----|--|--|
| | 财务费用 | | | | | | | |
|--|----------------|-----|------|----|-----|-----|--|--|

| |三、营业利润 | | | | | | | |
|--|----------------|-----|------|----|-----|-----|--|--|
| | 加:投资收益 | | | | | | | |
|--|----------------|-----|------|----|-----|-----|--|--|
| | 补贴收入 | | | | | | | |
|--|----------------|-----|------|----|-----|-----|--|--|
| | 营业外收入 | | | | | | | |
|--|----------------|-----|------|----|-----|-----|--|--|
| | 减:营业外支出 | | | | | | | |
|--|----------------|-----|------|----|-----|-----|--|--|
| | 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 | | | | | |
|--|----------------|-----|------|----|-----|-----|--|--|

| |四、利润总额 | | | | | | | |
|--|----------------|-----|------|----|-----|-----|--|--|
| | 减:所得税 | | | | | | | |
|--|----------------|-----|------|----|-----|-----|--|--|
| |五、净利润 | | | | | | | |
|--|----------------|-----|------|----|-----|-----|--|--|
| |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 盈余公积转入数 | | | | | | | |
|--|----------------|-----|------|----|-----|-----|--|--|
| |六、可供分配的利润 | | | | | | | |
|--|----------------|-----|------|----|-----|-----|--|--|
| |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 | | | | | | |
|--|----------------|-----|------|----|-----|-----|--|--|
| | 提取法定公益金 | | | | | | | |
|--|----------------|-----|------|----|-----|-----|--|--|
| |七、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 | | 账外收入 | | 账外收 | |
| |附:查出账外收入发生额 | | | | | |
| | | | 支用额 | | 入余额 | |
---------------------------------------------------------
编制人员: 检查组组长:
重要科目以“*”表示
说明:表1至表3由检查组填报,每户一表。

表4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抽查表
被检查单位:
----------------------------------
| 项 目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
|1.会计人员任职资格方面 | |
| 其中:未持会计证的会计人员__人 | |
|--------------------|-----------|
|2.按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情况 | |
|--------------------|-----------|
|3.按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情况 | |
|--------------------|-----------|
|4.账外设账情况 | |
|--------------------|-----------|
|5.原始凭证真实合法完整情况, | |
| 记账凭证填制规范情况 | |
|--------------------|-----------|
|6.账表、账账、账证和账实相符情况 | |
|--------------------|-----------|
|7.会计报表和会计处理方法一致性 | |
|--------------------|-----------|
|8.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情况 | |
|--------------------|-----------|
|9.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情况 | |
|--------------------|-----------|
|10.会计电算化的会计软件合法性 | |
----------------------------------
存在的主要问题栏用文字表述

表5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抽查表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
--------------------------------------
|业务| 报告名称 | |报告文号 |按标准应收费 |
| |------|------|---------|---------|
|概况| 报告日期 | |签字注册会计师 |实际收费 |
|--|-------------|-------------------|
|序号| |检查内容和情况 |
|--|---------------------------------|
|1 |审计业务约定书: |
|--|---------------------------------|
|2 |审计计划的编制: |
|--|---------------------------------|
|3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
|--|---------------------------------|
|4 |审计报告与工作底稿的复核: |
|--|---------------------------------|
|5 |审计程序履行情况: |
|--|---------------------------------|
|6 |审计报告内容与格式: |
|--|---------------------------------|
|7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
|--|---------------------------------|
|8 |审计报告是否受到投诉、举报或法律诉讼: |
|--|---------------------------------|
|9 |是否拒绝、阻挠财政部门的检查、调查: |
|--|---------------------------------|
|10|已发现的重大期后事项、或有事项的调整或披露情况: |
--------------------------------------
检查组组长: 事务所主任会计师:
说明:本表应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及质量控制基本准则等有关法规对照检查填列,
附在对事务所的抽查总结报告后。

表6 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1999年度企业会计报表质量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金额单位:万元
-------------------------------------------------------
| | 资 产 | 所有者权益 | 利润总额 |
| |---------------|---------------|----------------|
| |审计后|检查组|原报表与抽查 |审计后|检查组|原报表与抽查 |审计后 |检查组|原报表与抽查 |
|企业名称|企业报|抽查审| 后报表差额 |企业报|抽查审| 后报表差额 |企业会 |抽查审| 后报表差额 |
| |表 数|定 数|-------|表 数|定 数|-------|计报表数|定 数|-------|
| | | |正差额|负差额| | |正差额|负差额| | |正差额|负差额|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事务|出具|处理|
所名|审计|决定|
称 |报告|下发|
|类型|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表7 2000年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表
_____专员办 金额单位:万元
------------------------------------------------
| | 会计报表主要项目失真数额 | | | | |
| |-------------------| |承办审计业务的|出具审| |
|企业名称| | 所有者权 | 利润总 |主要违规事项| |计报告|备注|
| | 资产不实 | | | | 会计师事务所|类 型| |
| | | 益不实 | 额不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会计报表主要项目失真数额为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报表数与财政机关抽查后报表数的差额,正数表示虚增,
负数表示虚减。
2.备注栏填未披露前述事项或已披露前述事项。未披露前述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虽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未
对前述主要违规事项提出保留意见。已披露前述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前述主要违规事项已作披露。
3.本公告之附表客观反映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情况,尚未对审计责任加以认定。



2000年6月2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对污染源的治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一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污染源限期治理是指对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污单位,规定其在一定的期限内,采用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轻污染,使所排放的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指标或规定的治理目标。
第四条 对下列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
(一)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
(二)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其他必须实行限期治理的。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重点污染区域及污染源限期治理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年度工作责任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污染治理规划的实施。
污染源限期治理应坚持综合治理、重点支持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六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污染限期治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重点污染区域及污染源限期治理规划和年度计划;审查治理方案;负责对限期治理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七条 各排污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应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本行业的污染限期治理工作。负责组织拟定并向环保部门报送本行业污染源限期治理规划和年度计划;督促、指导本行业限期治理项目的实施;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治理方案;参与限期治理项目的竣工
验收工作。
第八条 各级计划和经贸部门应将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改年度计划;金融部门应在信贷上予以优先安排;各级财政和税务部门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资金税收方面予以支持;各级建设、土地、电力、物价等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和支持。
排污单位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前,应当严格控制其新建扩大生产规模的项目。
第九条 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应当责令限期治理。责令限期治理的意见,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对国家和省管辖的排污单位的限期治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对市地管辖的排污单位以及辖区内外商投资企业的限期治理,由市地政府、行署批准。
对县(市、区)直接管辖的排污单位及辖区内集体、私营企业的限期治理,由县级政府批准。
对异地管辖的排污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其生产活动地的县级以上政府批准。
限期治理通知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达。
第十条 对确需限期治理而未实施限期治理的,上级政府应责令下级政府作出限期治理的决定。
对下级政府作出的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限期治理决定,上级政府应责令其予以纠正。
第十一条 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其法定代表人对限期治理项目负责。
排污单位在限期治理期间进行承包、租赁、兼并和转让等活动,必须在合同中明确承接限期治理任务的责任,并在合同签订后10日内,向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 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应按照限期治理通知书的要求,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提交治理方案,报告治理进度和有关情况。
行业主管部门和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十三条 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应在限期治理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施工和试运行。达到治理要求时,应及时向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完工报告,申请竣工验收。未能按期提交竣工验收申请的,视为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没有监测能力的排污单位,在试运行期间,应委托有监测资格的单位对排污情况进行监测。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收到验收申请后,应在60日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情况应及时报告批准限期治理的人民政府。
限期治理项目经验收合格,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给限期治理项目验收合格证,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应在验收合格后30天内,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污染物排放情况。
限期治理项目未完成或经验收不合格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十五条 限期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由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环境监测站组织实施。监测方法按国家环保部门颁布的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承担限期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的监测单位,应根据验收要求,按时提供规范的验收监测报告,并对监测数据负责。
第十六条 对按照要求积极进行治理的排污单位,给予以下鼓励和支持:
(一)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列入地方和部门基建和技改计划,金融部门予以优先贷款;重点污染区域限期综合整治项目列入地方年度财政投资计划。
(二)各级经委、工业、交通等有关部门及企业掌握的更新改造资金和环境保护部门所掌握的污染源治理补助资金,应当优先用于限期治理项目。
(三)为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所建设的综合利用项目和污染治理工程,其投资不占规模,免征水电增容费,免购重点建设债券,免征配套费及其他附加费。
第十七条 对按照规定期限和内容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经验收合格,使用污染治理专项基金的,可按照规定豁免一定数额的本金;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在5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
第十八条 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建成的治理设施,确因技术原因暂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但经过治理后使原有污染负荷有大幅度削减的,依照本省征收排污费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经负责验收的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对其征收的超标排污费提高标准部分可在一定期限内
予以免征或调减。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对在限期治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限期治理项目验收合格的排污单位,未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闲置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收回证书,并处以5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要求制定并提交治理方案的;
(二)在限期治理期间进行承包、租赁或转让、兼并等活动,未按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
(三)不按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治理进度的;
(四)未按规定进行污染物申报登记的。
第二十二条 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征收两倍以上超标排污费,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对造成危害后果、情节严重的,由批准限期治理的人民政府责令限产限排(污)、治理污染。
对在重新明确治理期限和限产限排(污)期间仍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批准限期治理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被责令停产、限产治理的排污单位,治理工程完工后的调试运行和恢复生产,须报经下达停产、限产决定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 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的罚款额,不得超过1万元;超过1万元的,应当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市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的罚款额,不得超过5万元;超过5万元的,应当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及其法人代表,不得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年度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评先活动,2年内不得授予其社会荣誉称号。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河南省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1月20日

核事故辐射影响越境应急管理规定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令

第11号

《核事故辐射影响越境应急管理规定》已经2002年1月11日国防科工委委务会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4月1日起实施。

主任 刘积斌
2002年02月04日


核事故辐射影响越境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核事故辐射影响越境时的应急管理工作,保证所需要的应急响应能力与秩序,根据《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履行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义务,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对境外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辐射影响的核事故(以下简称“影响境外的核事故”)的对外通报与信息传递的管理,以及我国受到或者可能受到境外核事故辐射影响时应急响应的管理。
第三条 核事故辐射影响越境应急管理工作贯彻“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方针,严格遵守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我国政府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二章 影响境外核事故的通报与信息传递

第四条 我国发生影响境外的核事故时,由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核应急办)汇总有关事故信息,按照《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的要求,直接或者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向那些受影响或者可能受影响的国家或者地区进行下列事故通报和事故信息传递:
(一) 立即通报事故及其性质、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二) 迅速提供事故发生时可以获得的初始事故信息,包括:
  (1) 事故的时间、地点及性质;
  (2) 涉及的核设施或者核活动;
  (3) 预计的或者已确定的事故的起因及发展趋势;
  (4) 放射性释放的一般特征;
  (5) 包括释放的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可能的物理与化学形态、组成、数量和释放的有效高度;
  (6) 与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越境有关的气象与水文资料;
  (7) 有关的环境监测结果;
  (8) 已采取或者计划采取的场外防护措施。
(三) 以适当的间隔时间提供有关事故发展的后续信息,包括终止或者预期终止应急状态的信息。
第五条 国家核应急办对外通报和传递的核事故信息须经国家核应急主管部门批准,必要时报国务院批准。
第六条 国家核应急办应当将对外通报和传递的核事故信息适时抄送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和事故发生地的核应急组织或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下同)。
第七条 我国发生影响境外的核事故时,有关部门或者核事故发生地的核应急组织或部门可以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双边或者多边协议进行事故信息交换,所交换的信息须经国家核应急主管部门批准,并向国家核应急办通报。

 第三章 对境外核事故辐射影响的应急响应

第八条 我国受到或者可能受到境外核事故辐射影响时的应急响应由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按照《国家核应急计划》规定的职责分工履行各自的职责。
第九条 国家核应急办负责有关应急响应的具体组织管理,并根据《国家核应急计划》的规定,组织实施有关应急响应程序。
第十条 境外发生使我国境内受到或者可能受到辐射影响的核事故时,由国家核应急办按照《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的规定,直接或者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事故发生国家(地区)迅速提供本规定第四条所列的各项初始事故信息及有关后续信息,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我国受影响或者可能受影响的情况。
第十一条 对境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辐射影响的境外核事故信息,由国家核应急办负责迅速向下列部门或单位通报或者传递:
(一)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
(二)受影响或者可能受影响地区的省核应急组织或者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
(三) 其他有关部门或者单位。
  其他部门或单位由其他渠道接收到此类境外核事故信息时,应当立即将所接收到的信息通报国家核应急办。
第十二条 受到境外核事故辐射影响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及《国家核应急计划》规定的职责进行所需要的公众信息发布。
第十三条 受影响地区的核应急组织或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所需要的应急响应行动及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 受影响地区的应急响应组织应当进行必要的应急辐射监测与评价,必要时由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调用支援力量进行监测与评价,以便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所进行的监测与评价应当包括:
(一) 空气中、地面上或者受影响海域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二) 境内食品或者进口食品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三)来自污染区人员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四) 来自污染区的车辆、船舶、飞行器以及其它物资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五) 对进入境内的放射性烟羽的跟踪监测;
(六) 利用上述各种数据和来自境外的有关资料,对事态的变化进行连续评价,预测其发展趋势。
第十五条 对于来自事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与物资,在放射性沉积地区活动的人员,以及可能受污染的食品与饮用水等,有关应急响应组织应当采取适当的防护或者控制措施。
第十六条 如果境外核事故的发生地点距离我国较近或者带辐射源的空间飞行体坠入境内,在受影响严重的地区,有关应急组织或部门应当考虑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碘防护等)。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下列术语的定义:
(一)核事故,是指核设施或者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工况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有关的专设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会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
(二)核设施或者核活动是指:
  (1) 位于任何场所的各类核反应堆;
  (2) 核燃料循环设施;
  (3) 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
  (4) 核燃料或者放射性废物的运输与贮存;
  (5) 用于农业、工业、医学和科学研究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使用、贮存、处置和运输;
  (6) 放射性同位素作空间飞行体的动力源。
(三)辐射影响,是指因事故释放或者失控的放射性物质,在其所到达地区所造成的从辐射安全角度考虑不可忽视的辐射照射和放射性污染。
(四)应急,是指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减轻事故后果的状态,有时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五)防护措施,是指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者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受到的照射剂量而采取的保护措施,如隐蔽、撤离、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等。有时也称为防护行动。
(六)隐蔽,是指人员停留在或者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
(七)撤离,是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者减少来自烟羽或者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八)碘防护,是指当事故已经或者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将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作为一种防护药物分发给居民服用,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
(九)通道控制,是指对进出受事故影响区域(包括水域)的人员、交通工具、设备及物资等加以控制,以减少人员受照和污染扩散。
(十)食物和饮水控制,是指为减小公众因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所引起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或限制消费某些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控制由被污染食物和水转换的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等。
(十一)去污,是指利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去除或者降低放射性污染。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